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学校概况
校园动态
师资团队
招生招聘
校园文化
图书馆
学校图片
20周年庆专栏
校史馆
联系我们
学校简介
学校荣誉
学校新闻
各界关注
各种喜报
魅力教师
招生简章
招生公告
招聘公告
初一新生基本信息表
初一新生家庭情况表
文件下载
安全教育
国旗下的讲话
校刊
学生作品
图书馆介绍
读书推荐
校园景观
校园设施
校庆实时资讯
新闻报道
希高形象片
20周年纪录片
希高与我
校史展序
主题形象
希望之歌
校史展序和主题形象
学校创立
创立初期情况
新校园建设
创立阶段(2002-2005年)
发展纲要(2008年)
创建博雅初中
教学场景
探索阶段的发展、10周回顾与展望
探索阶段(2005-2012年)
校园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
服务管理团队
管理团队(董事会成员)
现在管理机构
学校教育教学特色
开展多元化课程
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
全面升级(2012-2022年)
对外交流、领导关怀
媒体关注、社会关爱
校友展
荣誉展
中高考成绩(近5年)
展望未来
各界关注、荣誉、校友展、展望未来
西乡书馆读书推荐36 || 我们应该如何做父母——读《孩子,谢谢你带给我温柔》
浏览数:
37
次
读书推荐│36期
我们应该如何做父母
——读《孩子,谢谢你带给我温柔》
西乡书馆 ┃ 读书使人心明眼亮
作者:
陶成奔
作为一个当父亲还不到一年的实习奶爸,对于“如何做父母”,当然没有什么发言权。《我们现在如何做父母》和《孩子,谢谢你带给我温柔》这两本书,是阿啃老师(蔡朝阳)的育儿随笔和思考。
阿啃老师由最初一个坚定的丁克主义者,因为不忍“因自己的自私、担忧和恐惧,而剥夺了妻子做母亲的权利”,从而“经过理性的选择终于决定要一个孩子”,最后慢慢“沦陷”在儿童的世界,并享受其中,活生生将自己熬成一个育儿界的资深奶爸和育儿专家。
前几天拿到阿啃老师刚出版的《我们现在如何做父母》,但是我更想从很久以前买的《孩子,谢谢你带给我温柔》开始谈,因为这本书更符合我时下的处境和“遭遇”,我现在就刚刚经历过了要不要缓几年要小孩的犹豫不决、将为人父的诚惶诚恐,和初为人父的喜忧参半,读这么一本书,当时的内心独白如同被作者复述了一遍,感觉就像遇到了难兄难弟。
在这本书中,阿啃老师从妻子怀孕开始记录,一直到儿子菜虫开始上幼儿园读书,这几年时间父子相处的种种趣事、糗事、思考和反思(上小学之后的的事情则记录在另一本书《我家有个小学生》)。
这本书记录儿子菜虫出生开眼看世界的“创世纪”,记录他学舌、学步、学画、逃学、逃家、闯祸、捣蛋。记录他如何“勤快地”将厨房的半桶调和油推翻在地、如何帮爸爸洗手机、帮妈妈洗包包。
同时,还有阿啃老师作为一个初生奶爸“痛并快乐着”的惶恐、期待、喜悦、尴尬、无奈和幸福,“孩子虐我千万遍,我待孩子如初恋”。
最重要的,是阿啃老师对家庭和教育的思考。面对该睡觉不愿睡觉的孩子、爱顶嘴的孩子、把家里的大白墙涂成大花脸的孩子,如何耐着性子,慢慢帮助孩子树立一个“规则意识”,而不仅仅是丛林社会里的“规矩意识”,或者依靠天然赋予的父权,进行简单粗暴的“强权镇压”。
总而言之,这样一本小小的书,有泪点,有笑点,也有引人掩卷长思的地方。在不断内卷的今天,很多人为了让孩子实现鲤鱼跳龙门,又或者避免阶层的下滑,一个个家长化身狼爸虎妈,一个个孩子被迫走上鸡娃牛娃的流水线。而作者对儿子的期望则是“希望他成为一个永远热爱生活的人”“只要他能够养活自己,蹬三轮车也挺好的”。
当然,这本书给我更多的是“回荡着的全是孩子的声音”,是父子相处之间忍俊不禁的生活日常和其中的思考:
面对外人眼里“具有做坏事天赋”的孩子,我们如何“固执已见”,继续营造我们理想中的家庭教育的氛围,而不至于向“别人家的孩子看齐”?
面对学校老师投诉孩子在学校这样那样“不尽如人意”的课堂表现,我们如何保持自己和孩子成长的节奏,而不至于为了“配合老师”,不分青红皂白对孩子进行一顿苦口婆心的教训,甚至大打出手?
面对这个不断被制造焦虑的时代,我们如何保持内心的定力,而不至于以“爸妈都是为了你好”为借口,对孩子进行揠苗助长?
当然了,读完阿啃老师的这本书,我们心中的疑虑可能不仅没有减少,反而会更多了。
上一篇:
广西希高博雅学校校刊《希望天地》第49期2021年第2期
下一篇:
读书推荐35期 || 伟大的平凡 ——《魔戒》
分享网站
微信
新浪微博
QQ分享
QQ空间
豆瓣网
百度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