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乡书馆读书推荐34 || 阅读大山浏览数:37次
阅读大山 以下是“先锋小队”成员胡春艳、石秋燕两位老师的“读山”感悟。 一路奔向大明山,高速路转国道,慢慢进入土路,进入山路十八弯。 上山到一半,我们的汽车动力不够,冲不上去还陷入泥巴打滑,开到轮胎直冒浓烟。我想了想:还是下来走路吧!用腿走比较安全点。最后在几个男同胞的努力下,尝试了好多次,终于把车开到山上的营地——一户农家,此时已经是17:30,从15:00到山脚,我们已经开车爬了两个多小时的山路。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下山我用了儿时掌握的技巧,利用身体惯性加上树枝的支撑点下山,突然我发现贝壳老师蹲着利用坡度滑下去。我学了一下,侧翻了,膝盖受不了。看看自己的体型,就想团成一团直接下山。 回到营地已经八九点钟,男人们开始搭帐篷,女人们去做饭,一帮人聚在楼顶的平地,打火锅,聊天。那晚上,有星星,有酒,有肉,有故事。我还为我出发的时候偷偷买了肉而内疚了许久,总觉得在野外,需一切从简,这样才能真正地体验风餐露宿的感受。 第二天早上,我们出发去溯溪。大家展开了各自的攀爬能力,四肢并用。挑战大自然,当你不了解它时,需要放低身段有耐心的前行,否则地球的引力会让你的臀部来个亲密接触。贝壳老师鼓励我和奔去找一些刺激的路段挑战自我,突破身心恐惧的障碍。而我却总是去找到最容易通过急流区的路行走,保证自己不掉水里,不湿鞋。甚至还自己搭路通过。 走着走着,我突然发现,老卢老师索性穿着羽绒服,整个地跳到水里游了个泳,突破这个障碍以后,后来的路他一路走得无所顾忌,因为衣服已经全湿了。我们所有人也先后脱了鞋,让石板、腐叶、溪水尽情地抚摸脚底,放下了许多牵绊。 这次探险活动,我们最大的收获是:打开自己,才会有美好的事情发生!我生于大山,长于大山,回到山里,那一木一草一石怎能不让我想起远方的家乡。这一天我们认识了一位有智慧的母亲,一路跟我们同行,她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开着车带着读小学的儿子,来到这里徒步、探险,来到大自然去学习。我问了她几个问题,突然觉得她形容的生活和想要的自然教育却是我儿时一直拥有的。 这是一个“让美好的事情发生”的地方! 第一次傍晚爬山,在烟雾朦胧的掩护下,我们根本不知道这山有多高。在大于60°坡度的路上,弯腰全神贯注找“抓手”,紧紧黏在地面,稳稳的抓住能抓到的树枝,闻到久违的树木的香气,那种让人安定的香味,给我带来大大的安全感,即使是苔藓也很干爽利落,一点也不拖泥带水的黏黏糊糊。脚上踩着厚厚的干干净净的枯树叶,像踩在地毯上一样。 这个陌生的山,如此的热情,如此的贴心,让我特别舒服。在这个陌生的山,到底爬到哪,我们一无所知,只想往上再往上。爬的过程中,下起雨来,我们仍不停止。终于爬上山顶,大山像等待已久似的,猛的撕开白色的纱幔,那是一片连绵不断的山。把我们狠狠的震撼了!燕子起头高歌二首,我们也打开喉咙吼了一首,居然把太阳吓出来了!看来这个山很喜欢我们,就像我们喜欢它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