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广西希望高中春夏季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指南

浏览数:52 

春夏季,万物复苏,春暖花开,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增强传染病的防控意识,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广西希望高中提醒您共同做好加强传染病的防治,以下是春夏季常见的传染病预防保健知识,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一、相关传染性疾病

1.流行性感冒(高发时间:3-7月)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潜伏期:1-3日。

临床表现: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还可出现胃肠不适症状。

1) 流感病人为传染源,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主要在人多拥挤的密闭环境中经空气或飞沫传播,亦可通过直接接触病人的分泌物而传播。患病时出现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症状,还可出现肠胃不适。

2) 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3) 预防措施:接种流感疫苗已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另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4)学校防控要点:落实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按防控要求做好消毒及通风措施。如出现发热、咳嗽或咽痛等流感症状应及早离岗离校居家休息。做好健康宣传教育。儿童和体弱多病者可及早接种流感疫苗。

2.诺如病毒感染(高发时间:3-4月)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此前称为诺瓦克样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胃肠道疾病,可通过食物、水和接触传播,具有高度感染性,人群普遍易感。诺如病毒是近年来引起学校感染性胃肠炎群体暴发的主要原因。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部痉挛性疼痛及腹泻,伴或不伴发烧。病程较短,一般为2~3天,病情多呈自限,不需用抗菌素,以对症或支持治疗为主,如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1)传染源:受诺如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及感染诺如病毒的人

2) 传播途径: 暴发传染途径主要是食源性传播、水源性传播以及人人接触传播。

3)易感染学生学段:各学段均易感。

4)学校防控要点:落实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按防控要求做好消毒及通风措施;加强食品、饮用水、环境卫生以及厨工等从业人员的卫生管理。一旦发生疫情要及时报告,同时做好患者隔离、晨午检,科学规范处理患者呕吐物,加强环境和物品清洁消毒等疫情防控工作。

3.水痘(高发时间:5月)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性强。水痘患者多为1-16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中小学人员密集处最容易发生和流行。

主要症状: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1)传染源主要是病人,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播和直接接触疱疹的疱浆而传染。

易感染学生学段:中小学和托幼机构。

3)预防措施:流行期间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学校防控要点:落实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按防控要求做好消毒及通风措施;加强健康宣教。一旦出现病例,应及早严格隔离。

4.手足口病(高发时间:4-6月

1)手足口病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

2)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重症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3)易感染学生学段:托幼机构。

4)托幼机构防控要点:落实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落实环境(含公共场室、校车等)及物品清洁消毒工作。一旦出现病例,应及早严格隔离。聚集性疫情要及早发现和报告,并按要求规范实施停课、物品消毒等防控措施。

5.流行性腮腺炎(高发时间:5-6月)

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病人在腮腺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

主要表现为腮腺肿大、胀痛。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发病1-2日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

1)传染源:腮腺炎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2)传播途径:经飞沫通过呼吸道传播和接触传播。

3)易感染学生学段:小学。

4)学校防控要点:落实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及时发现和严隔离病人。接种腮腺炎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

6.结核病(肺结核)(高发时间:无明显季节性)

结核病是由于人体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以肺结核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连续咳嗽咳痰超过2周,常伴有发热、盗汗、疲乏、气短、缺乏食欲和体重减轻等。

1)排菌的肺结核患者是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

2)传播途径:肺结核的传染90%以上是通过呼吸道传染的。肺结核病人通过咳嗽、打喷嚏、高声喧哗等使带有结核菌飞沫(医学上称微滴核)喷出体外,健康人吸入后而被感染。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如果随地吐痰,带有结核菌的痰经过干燥后,形成微小的漂浮尘埃,人们吸入后也可能造成感染。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与感染者密切接触、在人群密集区域工作或生活、机体免疫力低下等因素可能增加患结核病的风险。

预防结核病的最好办法是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和避免密切接触病原体。学校要落实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及时发现和严隔离病人,咳嗽咳痰二周以上者,要及时到医院检查。

7.登革热(预计早期本地病例发生时间:5-6月

1)登革热是登革热病毒经虫媒传播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高热,头痛,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部分患者出现皮疹、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等症状。

2)易感染学生学段:各学段均易感。

3)学校防控要点:落实校内(园内)防蚊灭蚊和清理伊蚊孳生地工作;落实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按防控要求做好消毒及通风措施。一旦发现病例应及时报告、及早隔离,协助做好相关疫情处置工作。

二、传染病预防要点

1.养成勤洗手、不随地吐痰、不随意丢弃吐痰或揩鼻涕使用过的手纸等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2.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或擦净。

3.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牙刷等物品。

4. 注意室内外环境卫生和室内通风,如周围有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病人时,除了要做好消毒措施外,应增加通风换气的次数,开窗时要避免穿堂风,注意保暖。衣服、被褥要经常在阳光暴晒。

5.均衡饮食,充足睡眠休息,加强锻炼,注意防寒保暖,增强体质。

6.尽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7.避免接触猫狗、禽鸟、鼠类及其粪便及排泄物,一旦接触,一定要洗手。

8.发现死亡或可疑患病的动物,不要触摸,应立即报告。

9.出现传染病疫情时,应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做好应急处置。

10.必要时配合当地卫生部门采取疫苗接种。

虽然春夏季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请不要恐慌,也不要害怕,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同为孩子的健康平安努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筑起一道坚固的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