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选择浏览数:278次
S1801班 覃秋霞 选择,无关对错。在选择的道路上,你只会与选择了那头渐行渐远,可你选择往赴的那头又是否必定是康庄大道?在路上,会有怅惘,会郁悒㤞傺,会滋生欲返之心。 选择本身就具有对立面,只要心之无悔,逆天下人又如何?亲信弃又如何?且看屈原,终其一生,都在选择追随前圣的脚步。 屈原选择为辅佐君王。 屈原刚正端直,竭尽忠忱和智慧辅佐国君,浩荡的怀王灵修,却因邪恶小人的离间的失信与屈原。上官大人和屈原同朝做官,想要争得怀王的宠信而嫉妒屈原的才能。怀王叫屈原制定国家法令,屈原刚写出草稿还没有修订完成,上官大人看见了就想夺过去,屈原不给。因此就在怀王面前毁谤屈原说:“大王叫屈原制定法令,人所共知,每发布一项法令,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说没有我就做不到。”怀王很生气,从此疏远了屈原。诚信却被猜忌,忠诚却被诽谤,屈原自比思美人,想要一生常伴怀王旁边侧,听之受之,可也一生未得君心。 屈原选择志洁行廉。 屈原志趣高洁,常常称引香草。行为廉正,所以至死也不苟且取容。自远于脏水和污泥,像蝉那样脱皮去垢,而遨游在尘埃之外,洁白干净,出淤泥而不染。推究屈原的这种志趣,就算说他可以和日月争光也不为过。“既替余以惠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众女嫉余之峨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屈原坚持高洁操守,修身养性。 却遭受别人冷眼,不被旁人接纳,可他依然“高冠之岌岌,长佩之陆离”,其昭质从未有亏。 屈原选择维护规则。 屈原自喻鸷鸟,他不理解邪恶与不公,无法和苟且之人和平共处,他始终坚守美玉般的节操,绝不放逐自己。“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这是屈原至于江滨,不忍再看乱世一眼转而对渔夫所言。屈原掸去灰尘,保持自己的皓皓之白,谨持他理想的绝对纯洁,抱石自沉于汨罗之波,最殷红的血流失在水中,被冲淡了……屈原的确偏激,但我总以为这样的人往往有真性情。 流言四起的风,撩拨君臣异梦。乱世而不群,谁可解君意,云游而远去,心却系故里。心之所向无悔,终化作灰,此梦若颠沛,留给后人玩味。
|